以下为个人观点,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中国棉花网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,否则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!
据几家国际棉商、进口企业反馈,10月中旬以来不仅船期、保税的2019/2020年度巴西棉基差“一而再,再而三”的上调,而且港口清关巴西棉的基差也不断走强,美金、人民币报价向美棉靠拢,将印度棉、西非棉甩开一到两个“身位”;但直接结果是无论船货还是港口巴西棉现货询价、成交较9/10月份降温比较明显;而2019/20年度美棉、印度棉(含CCI抛售)、乌棉、西非棉等的出货“退烧”并不很明显,活跃度、受关注程度的风头已逐渐追上甚至超过巴西棉。
青岛某国际棉企业表示,10月29-30日,11/12月船期M 1-1/8巴西棉的基差为7.5-8.0美分/磅;10/11月份M 36的基差为8.5-9美分/磅(ICE2012+基差);而10/11月船期美棉ME 31-3/41-4 1-1/8(M 36)的基差也仅7.5-8,5美分/磅,价差几乎被抹平;而清关M 1-1/8巴西棉人民币报价15400-15600元/吨(12月交货,净重结算,基差报价),而美棉31-3-36港口现货报价15700-15800元/吨,二者间的价差也大幅收窄至200-300元/吨;但清关的同品质印度棉与巴西棉的价差却扩大到近1000元/吨,很显然国内棉纺织企业、中间商开始用“脚”投票,一方面美棉在含杂、异纤、一致性、纺纱损耗等方面优于巴西棉;另一方面印度棉、乌棉等“性价比”要高于巴西棉。
为什么巴西棉有底气、有胆量不断上调基差,试图与美棉“平起平坐”呢?业内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:
一是2020/21年度北半球棉花品质不给力。除了中国新疆机采棉纤维长度及断裂比强度下降、马值偏大外,美国几大棉花主产区因热带风暴、大范围且持续较长时间降水导致棉花品质指标/等级双降;再加上印度季风雨来的早,走的晚,因此2020/21年度全球高品质、高等级棉花供给压力比较大;二是除中国外,近两年巴基斯坦、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纺企和贸易商对巴西棉品质、可纺性的认可度不断提高(主要是中低品质皮棉),代替美棉、印度棉、澳棉的势头越来越明显,一些巴西棉花出口商、国际棉商认为“不愁卖”是基差连续上调的动力之一;三是巴西国内通胀率创新高,农产品“涨”声不断,棉价被动推涨。据统计,10月巴西全国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升至0.94%,为1995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;其中大米价格已上涨18.5%,燃料、肉类及大豆、玉米等价格也在一路全线上涨。(胡言)
(责编:杨舫 电话:010-58931122-252)